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9585/ 马卫东老师的人生经历啊,那是相当曲折,就像先经历了风雨,后来才见到彩虹似的。这不就正应了那句老话说的:好事多磨,最后总会成功;美好的时刻虽然难得,但总会到来。 马卫东老师是天津籍,年春,他到丰南县孙庄公社插队。那时,有十一名天津知青被分到王家庄大队第六生产小队,这其中就有马卫东。六队的队长王庆坤,让这十一名知青(六男五女)先在队部的两间房里临时住下,还安排了一位大嫂给知青们做饭。 王家庄大队包含七个生产小队,这是个人口密集的自然村。村里耕地又平又肥沃,粮食产量比较高。乡亲们的生活虽说不上富裕,可温饱绝对不成问题。 刚过了元宵节那会,虽说已经入春了,但天气忽冷忽热的,小河边还有没化完的冰,地里也没啥着急干的农活。知青们把吃住的地方安排好以后,就跟着社员到田间地头去运土杂肥,为春耕做准备了。 城里长大的孩子冷不丁干农活可真受不了。就说马卫东吧,才挑了一天粪,肩膀就让扁担给压得又红又肿的,碰一下就火烧火燎地疼。到第二天又挑粪的时候,他没办法,只能用两只手托着扁担,像螃蟹似的横着走。王队长瞧见他这滑稽的样子,就问:“马卫东,你怎么这么挑担子呢?这多不得劲儿啊,还费劲儿呢。”马卫东难为情地说:“队长,我肩膀压肿了……” 瞧马卫东那张稚嫩的脸,再看他矮小的身材,王队长一下子就起了怜悯之心,于是就安排他到场院去,帮着大家把土杂肥装进筐里,再装上车子,不让他挑粪了。马卫东见王队长这么照顾自己,心里暖乎乎的,又感动,还夹杂着一些愧疚和不安。毕竟,一起插队的女知青都在咬着牙坚持挑粪呢,就他没坚持住。 说实在的,怪不了马卫东。六个男生里,就他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那时候他才刚满十六岁,在家里都没做过家务活,挑担子就更没干过了。 眨眼就到了第二年秋天,社员们都在地里割谷子呢。王队长安排马卫东和几个女生跟着队里的马车把谷子运到场院,他们主要的活儿就是装卸马车。空车往回走的时候,车把式让知青们坐在马车上,自己一个人赶车。半道上有个坡路,车把式扬起鞭子打马,拉车的枣红马突然尥蹶子,坐在车厢板上的马卫东没留意,“扑通”一下就从马车上摔下来了,脚脖子给扭伤了,走路一瘸一拐的。 第二天打算下地干活的时候,大队书记刘明诚和王队长一块儿来到了青年点(那时候队里已经给天津知青盖了新房子,还成立了青年点),王庄小学缺一名民办小学老师,刘书记就跟着王队长到六队青年点来选民办教师了。 知青们劳动锻炼了一年半,不但农活学会了,身体也强健了不少。就说马卫东吧,这一年多,身高一下长了十公分呢,在六个男生里,身高已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了,再也不是最矮的那个男生了。刘书记瞧见马卫东走路一拐一拐的,就跟王队长讲:“让那个‘瘸腿的’去学校教书吧,他腿有毛病,下地干活不便利。” 就这么着,马卫东把脚脖子给扭了,可这一扭反倒因祸得福了。他当上了王家庄小学的民办教师,以后再也不用在地里干农活,遭风吹日晒了。 王家庄小学规模小,总共就四个年级,有四名老师,马卫东是其中之一。校长是个五十岁的老教师,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就他一个老师。还有两名老师,一男一女。男老师是一队的社员,名叫李吉正,初中文化,当时十八岁。女老师姓张,叫张秀菊,也是从天津来的知青。 马卫东刚到学校的时候,校长问他能教哪个年级的学生。马卫东挺谦虚的,说自己没教书的经验,那就从一年级开始教吧。就这样,马卫东当上了一年级的老师。 过了一年,学校开了五年级的课,村里孩子能在本村读五年级了,不用再去邻村上学。多了一个年级,就得加个老师,大队会计王庆军便让他侄女王润叶到学校做民办教师了。 王润叶那时候才十八岁,个子高高的,模样长得挺俊的。她初中毕业之后,就和一个男青年一起参加了医疗卫生培训班,后来成了王家庄大队的赤脚医生。王家庄大队本来有个很受人敬重的老中医,乡亲们要是有点头疼脑热的,都去找老中医,根本就没人来找赤脚医生瞧病。瞧见这两个赤脚医生就像摆设似的,王会计就把他侄女安排去当小学民办教师了。 王润叶刚到学校教书的时候,还不知道咋给学生上课呢。这时候马卫东就主动过来帮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她,还把自己教一年级的教案和备课笔记都给了王润叶,王润叶刚好教一年级,这些东西正好能用得上。王润叶要是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马卫东,马卫东可热情了,每次都有问必答。王润叶对他印象可好了,“马老师”叫得那叫一个亲切。 老话说得好,日久生情,这可真是个硬道理。马卫东和王润叶相处了两三年,天天都在一块儿,慢慢地马卫东就喜欢上了王润叶,这姑娘开朗大方还长得漂亮。王润叶呢,也很喜欢马卫东,马卫东这人风趣幽默又热情。王润叶还给他绣了双鞋垫呢。学校的校长也觉得他俩特别般配,就像天生就该是一对似的。 学校里,马卫东喜欢王润叶老师。还有李吉正老师也很喜欢她,也帮了她不少忙。王润叶特别感激李吉正老师,但对他就只有感激,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王润叶觉得李吉正太刻板了,哪有马卫东风趣幽默呀,而且马卫东长得也比他好看。李吉正老师很识趣的,看到王润叶对马老师特别热情,就知难而退了。 年秋,王家庄大队有了一个招工名额,是能去天津棉纺厂当工人的名额。马卫东表示不想去棉纺厂上班,就把这招工回城的机会让给了在学校当老师的女知青。王润叶认为马卫东是为了她才留下来的,她特别感动,还暗暗下了决心,这一辈子就认准马卫东了,只爱马卫东一个人。 打那以后,王润叶跟马卫东的感情就蹭蹭地往上涨,两个人都到了一天不见就想得不行的程度。王润叶就问马卫东:“王老师啊,你往后不会把我撇下回城里去吧?你爸妈能乐意咱俩在一块儿吗?”对于王润叶的问题,马卫东心里也没个准儿,他爸妈早就催他了,让他想法子尽早招工回城呢。 年秋,王家庄大队有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能去天津师范学校读书。马卫东年年都是公社的模范教师,大队书记就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他。开始的时候,马卫东心里挺矛盾的,这么好的机会他不想放弃,可一想到自己心爱的王润叶,心里就很纠结。 马卫东纠结了一整晚没睡着觉,最后还是打算回天津念书。不过他心里已经想好了,就算回了天津,等工作稳定了,也肯定要回来跟王润叶结婚。在他看来,王润叶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人。 年秋,马卫东回天津读书去了。回天津的前一天傍晚,马卫东和王润叶在村外小河边坐到很晚才回去,王润叶在马卫东怀里哭了好几回。虽然马卫东再三保证,毕业后就回来跟王润叶结婚,可王润叶仍觉得这次分开后,他俩可能就没未来了。 马卫东回到天津后,就把自己和王润叶恋爱的事儿告诉了爸妈。他爸妈都不乐意他找个农村民办教师当对象,还让他赶紧别再想这事儿了。可马卫东有自己的主意呢,他啥也没吭,打算等毕业就跟王润叶把结婚证领了,来个先把事儿办了再告诉爸妈,到时候爸妈也没招儿了。 三个月过后,马卫东忽然收到了王润叶的信。王润叶在信里说,她和李吉正已经成婚了。她还让马卫东忘了自己,可千万别去打扰她的生活。 马卫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特别难受,也想不明白。都已经说好了的事儿,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呢?马卫东很想去找王润叶,当面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可是,看到王润叶说的那句“千万不要打扰她的生活”后面还加了三个感叹号,马卫东就没回王家庄了。 后来有个最后回城的同学说,王润叶生了个女儿,她跟李吉正过得挺好的,马卫东慢慢也就不纠结了。 马卫东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就当了中学老师,之后他娶了自己学校校长的女儿,小两口过上了二人世界的生活。结婚第二年,他们就有了个女儿。婚后马卫东还报名参加了电大,想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呢。 年的时候,马卫东的老婆出国了。过了五年,他老婆要离婚。都分居五年了,两人之间感情也淡了,马卫东就答应离了。他老婆给了他十万块钱当作补偿,然后带着女儿去加拿大了。 马卫东离婚后就独自生活,一直没再婚。亲戚朋友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他一个都没去看。 年秋的一个星期天,马卫东到附近农贸市场买菜时,冷不丁瞧见一张有点眼熟的脸。他正瞅着那位中年妇女呢,那妇女冷不丁喊道:“马老师,马卫东,您是马卫东老师吧?”这时候马卫东才反应过来,这个中年妇女居然是他的初恋王润叶。 马卫东跟人聊了一阵后才晓得,年秋的时候,李吉正考上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就转成公办教师了,没多久他俩就离婚了,女儿跟着李吉正过。三年后呢,王润叶也转成公办教师了,她一直在王家庄小学教书。后来王家庄小学和邻村小学合并了,王润叶这才调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去任教了。 年秋,王润叶的女儿李书香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她就留在天津,在南开区的一所高中教书。再后来她结婚了,家庭很幸福。王润叶退休后就到天津帮女儿带孩子、做家务。怎么也想不到,王润叶女儿家就在马卫东家附近,马卫东调到区教委工作以后,还见过王润叶的女儿呢。 就这么着,过了三十二年之后,马卫东和王润叶在天津碰上了。他俩谈了三年恋爱,得到王润叶闺女和女婿同意后,就去领了结婚证,这对有情之人终于成了一家人,三十多年后又续上了缘分。 有一回,马卫东跟王润叶的女儿一块去市场买菜。那摊主笑着讲:“瞅你们俩,肯定是父女,长得太像了。”摊主这话一说完,马卫东就又认真打量了一下李书香,这时候他才猛地发觉,李书香真的跟自己长得很像呢。 马卫东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他从来没跟王润叶提过这件事,因为他怕伤到李书香。 前阵子,马卫东做痔疮手术失血太多得输血,王润叶就叫医生抽李书香的血。马卫东问这样合适不?王润叶说:“这有啥不合适的,你没发觉书香和你长得挺像的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