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冀东大地上,流传着一支神秘的舞蹈。传说,只要你配合音乐扭动身体,就可以达到祛百病,保安康的“奇效”。

今天,大牌哥就带大家认识它,来自唐山丰南的神秘“HipHop”——篓子灯

篓子灯还有一个叫法为“椅子灯”,这俩奇怪的名字还得从它的表演Styl说起……

篓子灯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丰南人有耍篓子灯的习俗。篓子灯是一种角色化的表演。演啥?一个判官,五个小鬼——《五鬼闹判》。还配乐队,演奏鼓、镲、铙、钹等打击乐。扮演小鬼的,戴着用苇篾编织的篓子,糊上纸画的脸谱,将一只荆条编的疤瘌筐倒扣肩上,筐底燃蜡烛或油灯;判官的面具是以太师椅为骨架,外糊毛头纸彩绘而成。

带着一丝丝随意,“篓子”和“椅子”两种道具,摇身变为主角,命名了这份叫了三百多年的文化遗产。

民间傩戏

丰南篓子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最古老的祭祀乐舞——傩(nuó)。傩舞作为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在冀东地区流传甚久。但傩舞演变为篓子灯的形式,是在清朝,而且与丰南药王寺有着一定渊源……

篓子灯的传说

相传清顺治年间,有位叫李来秀的明末进士,曾为明朝翰林院修编。清军入关后,李来秀发誓坚决不在清朝为官,为摆脱清朝官吏的追捕,便来到丰南药王寺,削发为僧,被当地人尊为来秀仙师。

康熙年间,来秀仙师圆寂,次年给村民托梦,告诫明年将有瘟神作祟,会遭大瘟疫,必须将地下的先人们请出,才能镇压瘟神。

怎么将先人们请出呢?方法既暗黑又神秘:

一请阎王,二请判官,三请大鬼、小鬼,四请牛头马面,还要请出五个童男、童女。然后绕庄三圈,驱瘟疫,保平安,最后,还要把先人们送回去。

机智的村民商定,用“篓子灯”的法子,把地下的先人都“请”出来,一边祭奠他们,一边请他们驱除瘟疫,保佑平安。

第二年春,果然有瘟疫降临,但有了篓子灯“庇护”的富家庄(现付庄子村)和四邻村庄却平安无事,躲过了一劫。从此,每年元宵节期间进行的篓子灯表演变成了当地特色,并逐渐扩散到冀东大地……

按照历史文化学者的严格分类,篓子灯分两个时期。前期称为“篓子灯”,具有傩舞的仪式性和祭祀意义,目前只有丰南东田庄的付庄子村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篓子灯表演仪式。而现在常见的“篓子灯”,实为“篓子秧歌”,是对篓子灯进行二次创作的乡土表演艺术。二者同源,但却在表演形式和结构上有所差异。

在上世纪70、80年代左右,文艺工作者深入付庄子采风,他们根据来秀仙师驱除瘟疫的“篓子灯”进行了挖掘整理,广泛吸收了冀东地秧歌的一些表现手法,最终编创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并命名为“丰南篓子灯”。

旧式诡异风格的篓子面具

老少皆宜的现代篓子面具

全新的篓子灯摒弃了传统具有宗教、神学意味的祭祀,增添了强身健体,民俗传播的功能,创作者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劳动人民阳刚粗犷的胸襟以及明快热烈、欢庆丰收的气息。

现代篓子灯不再受封建礼教束缚,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在表演上,一般选择10对男女青年、5名老者、5个儿童、5只鬼和1位龙王,演员总数可达36人,再加上演员的不停跑动、跳动,场面十分热闹、浩大。

篓子灯表演摄于年

音乐伴奏方面,基本延续原来的冀东地区秧歌的“老三点”,即鼓、钹、锣、小擦、大小唢呐等。

演奏中的老三点

墙内开花墙外香,上世纪80、90年代,丰南篓子灯就已经蜚声海内外。她第一次亮相媒体是在年的“河北电视台春节民俗活动大汇展”栏目,曾一度被认作是“怪力乱神”的“跳大神”又以积极向上的新姿态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当中;年10月,丰南篓子灯赴沈阳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一举获得金玫瑰奖,为河北、唐山赢得了荣誉。

年,丰南篓子灯以民间舞蹈的身份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篓子灯(篓子秧歌)登上CCTV《激情广场》节目,赢得电视机前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而今天,全民健身风潮让篓子灯更加通俗化。舞台上的表演走进广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闲娱乐活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篓子灯可以比肩“俏夕阳”,在街头巷尾与我们相遇......

往期回顾

已成往事的唐山老啤酒,全都喝过的请举手

白国民:手执柳叶刀一把,燕赵杏林美名扬

我在红星楼早市寻找一份记忆里的“花样年华”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