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忘不了四十一年前的那一天

曲目/《成长与痛》作者/阿鲲

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人死亡,人重伤。它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24万人死亡

16.4万人重伤

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

我们忘不了那些人

十余万子弟兵

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年7月31日。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徐恒禄率领部队指战员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迅速奔赴唐山市,投入抗震救灾斗争。新华社记者肖翔摄

年8月1日,党的关怀暖心窝——全国各地军民热情支援唐山、丰南一带地震灾区。地震之后,毛主席、党中央立即派出大批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兼程奔赴灾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新华社记者武清月摄

说到解放军,唐山人无不情见乎词。他们说:解放军这三个字,是实实在在的“金不换”!

这种荣誉和尊重,是来自全军多个团以上建制单位的10万救灾部队官兵,用鲜血和热汗、拼搏和牺牲赢得的。这是一个不能遗忘的血色记忆——唐山抗震救灾,是我军在和平年代遂行抢险救灾任务中,伤亡最大的行动之一。

仰望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其中有几块黑色大理石格外引人注目——这里镌刻着我军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的烈士名字。田宗信、兰绍河、彭树勤……那一个个名字背后,曾经是一张张年轻而无畏的面孔。

他们也许不是唐山人,家乡亲人、故土风物,是平日里不倦的话题与憧憬。但是,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成为唐山人。

是的,是军人的选择,义无反顾的选择。

某部战士王彦修外出集训,经唐山换车时地震发生了,虽然没有任何命令,但他毅然挺身而出,在受灾最重且老幼妇孺居多的火车站,他连续救出7名群众后,不幸倒在垮塌的房梁下,成为唐山抗震中被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英雄。

驻唐山某部女电话员高东丽地震时正在值班,她完全来得及避险,却选择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作战部门、上级值班室等部门连发10个报警振铃……

猝不及防的震波中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但每一支部队都毫不迟疑地行动起来,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人民的安危高于一切。

空军某部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在机场指挥系统瘫痪的危急时刻,冒着巨大风险指挥一架飞机飞往北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灾情。接着,李升堂全凭目视耳听,人工指挥调度了多架次、13种机型的救灾飞机安全起降,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驻唐山某团报务员吴东亮,震后18分钟,从废墟里扒出报话机,用通信勤务电码,向上级呼喊报灾,成为最早的地震报告。

时任某部政委的刘润明则清楚地记得,震后15分钟,师党委就在操场上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任务。20分钟后他们担负起唐山银行、粮库、商店等重点目标的警戒。“唐山抗震期间,所有银行没有少一分钱!”

我们没有忘记,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灾难骤降和经济落后的双重困难下,浏览抗震时的新闻记载,扒、挖、刨、扛、抬……通篇是这些完全凭双手和躯体在战斗的描写。某部战士刘书平灾后参加地方集合,要求“服装整洁”,可全连硬是凑不出一套没有破洞的军装来……

记者曾采访不少参加过当年抗震救灾的老兵们,那些惊心动魄的救灾场景,他们依然历历在目。

是的

老兵已老

但历史永在

功勋永在

没有大型机械

他们用双手、用肩膀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冒着余震、顶着烈日

他们和死神搏斗

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8月1日,党的关怀暖心窝——全国各地军民热情支援唐山、丰南一带地震灾区。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战员把祖国各地人民支援灾区的抗震救灾物资,空投给灾区人民群众。新华社记者韩晓华摄

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区人民群众极为关怀,向灾区空投慰问电(年8月1日发)。新华社记者肖野摄

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某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的医务人员,精心护理在地震第二天出生的婴儿。新华社记者白连锁摄

飞机迅速运转伤员

年8月31日,唐山市的小朋友们为日夜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送水。这种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动人情景,在唐山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 新华社记者白连锁摄

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解放锦州尖刀连”的指战员在地震之后,星夜奔赴唐山灾区,同英雄的唐山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斗争,表现得十分英勇,受到唐山市街道居民的热烈赞扬。新华社记者刘志伟摄

年2月9日,在唐山丰南地震(年7月28日发生)抗震救灾斗争中荣获集体一等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指战员帮助丰润县人民盖临时住房。

(原标题《解放军,唐山人的“金不换”》文字有部分删减。

作者:郑蜀炎本报记者丁增义宋歆)

《解放军报》上的唐山大地震

▽年7月29日《解放军报》

▽年7月31日《解放军报》

▽年8月2日《解放军报》

▽年8月5日《解放军报》

▽年8月6日《解放军报》

▽年7月28日《解放军报》

▽年7月28日《解放军报》

▽年7月26日《解放军报》

▽年7月20日《解放军报》

相关链接

唐山人民擦干眼泪、抚平伤口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震后十年●

十年

一个婴儿长成了少年

十年

一片废墟上

重新站起了新唐山

英雄的唐山孕育了英雄

英雄的唐山人改地换天

(新华道集贸市场)

(建国路)

(市区)

(唐山体育场)

震后二十年●

二十年

我们已经长成了青年

我们身上有用不完的干劲

我们的理想就像炙热的火焰

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

象征着我们正大步走向明天

震后三十年●

三十年

我们步入了而立之年

英姿勃发

又多了一份成熟稳健

一座宜居、美丽、文明的新唐山

出现在世人面前

震后四十年●

四十年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而对于唐山来说

却意味着重生和涅槃

您可能还喜欢:

历史记忆

歌曲《抗震救灾为人民》与唐山大地震

回忆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 肉眼指挥救灾飞机起降

这支陆军精锐的番号和人民军队生日同一数字!

甘洒热血、守护安宁!杨根思传人把“三不相信精神”带进维和战场

确山训练基地:见证着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转型

陆军第82集团军:聚合重塑强军路上当先锋!

第83集团军:铁心向党基因因赓续而久远

安心应考!第81集团军某旅为转隶考生解除后顾之忧

来源:综合解放军报、新华社、军报记者







































鍏充簬鍖椾含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粈涔堟椂鍊?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