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西溪南古桥

我家住在老桥头,中学后门。

京福高铁从我家门口经过,高铁站黄山北站距我家五里路,交通便捷,到北京只需6小时。

九十年代,丰乐河里还是水流潺潺,清澈见底。

西溪南湿地是绿草如茵

日前,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古村落里,土人学社课堂开始试运营。该课堂迎来的首批客人,是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0名建筑学专业学生。土人学社课堂由粮库改造而成,既简单又朴素。这种原生态课堂,深受洋学生的欢迎,学生纳什告诉记者:“课堂的空间感很好,也非常贴近自然,带给我们许多灵感。”

  “这是土人学社的第一期课堂,也是我们今年古村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对包括老粮站、供销社以及小学在内的一万多平方米区域进行综合改造,形成集设计培训、技术交流、项目研讨为一体的设计行业高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黄山市徽州得水旅游公司总经理叶开松说。据了解,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以“水利遗产公园”为主题,包括山林游憩、徽文化体验和湿地育乐3个片区段,目前已完成投资余万元。

  经过三期建设,一个偌大的江南水乡古典园林——西溪南义义会馆已呼之欲出。该项目是西溪南古建筑保护利用重点工程之一,异地搬迁、修建清代徽派建筑10栋;同时,每栋建筑都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分别开辟为客房、音乐厅、咖啡厅、年会馆及书画厅等。会馆负责人查丽华说:“义义会馆建成后,通过水系、廊桥、假山、石板路将10栋古建筑连为一体,将成为一个高端的、精品的文化旅游艺术交流中心。”

为确保义义会馆项目早日建成对外开放,西溪南镇西溪南村村委会与项目业主、徽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项目推进会。

会上参会各方就道路改建、公用地分摊、材料运输、项目区内的树木保护等问题充分协商,并达成统一共识。镇党委书记江海参加会议就项目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沿着静谧曲折的小路,经过一块绿树成荫的湿地和水口,一处古民居出现眼前。亭台园林,一应俱全,鱼戏莲叶间,古趣盎然。这里就是被列入“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的安徽省黄石市徽州区西溪南村义义会馆。

据黄山日报报道,义义会馆的修缮以“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理念,按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的风格恢复原貌。“看到这些古建筑损毁,觉得很可惜。市里启动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我们就将此地遗存的刘氏民居原址修缮进行保护。”会馆负责人孙小波指着眼前一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徽派院落说。坐在这幢徽派院落的房间里,透过窗棂,可看到庭院中莲花池里的天光云影。环顾四周,则是书画名家的墨宝丹青、满纸烟云。

据介绍,义义会馆项目年开工,总投资5万元。目前,一期厚德堂已完工,二期3幢古民居搬迁复原已基本完工,三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争取年底对外开放。“现在已经陆续有一些画家来这里写生交流了,今后将把这里打造成中国书画艺术在皖南地区的交流创作基地,成为古村落文旅结合的新亮点。”孙小波介绍。

为充分发挥古民居的整体效益,大力拓展文旅结合,努力将西溪南村打造成乡村体验型古村落,“自年以来,我们已投资万元,完成西溪南古村落规划编制、环境风貌整治,大力开展清洁村庄活动,合理规划布局新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拓展现代交通,建设北村口沿河生态区,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区,积极培育古村落旅游新业态。”西溪南镇负责人补充道。

随后,孙小波带我们来到后院。“这里还有几幢古建要修缮复建,完工后将比现在的厚德堂更加精美。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和支持,我们也努力把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做得更好。”

走出西溪南村,再次踏上小桥。桥下流水淙淙,一两头水牛安闲纳凉;回望,绿荫深处掩映着粉墙黛瓦。

  

乡村旅游并不只是吃吃农家菜、简单体验一下农家生活,也可以升级成“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创意之旅。通过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目前,西溪南古村落已完成环清亭、钓雪堂、翠玲珑馆、余清斋、悠然居等一大批古建筑复兴建设,打造了艺术会所、书画交流、婚纱摄影等旅游新业态。西溪南古村落将借助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和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建设,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深化融合,有效延续古村落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在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上做好文章,使西溪南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国家级乡村旅游目的地。

西溪南镇距徽州区西部,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徽州古镇,漫长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并不被外界所了解。如今,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西溪南紧邻高铁北站的优势迅速凸显,现在她正在精心准备着,如同一个新娘以最美的姿态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西溪南——建成花园等你来

高铁时代

在徽州区西溪南镇的土人学社里,来自美国水牛城大学建筑专业的15名大学生正在聆听当地学者的授课。古徽州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们痴迷不已。

美国水牛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LisaKohn:“村子里散布着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这些都与建筑设计有关,特别我们看到的有着流水的古建筑,是我们之前在美国没有见过的。”

美国水牛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CarlStanbro:“我很高兴能到这里亲眼看到徽州特色的建筑还有文化艺术类的东西。在这里的每天生活体验都令人激动,回国后我一定会告诉美国的同学关于这里的一切。”

土人学舍是西溪南古村落今年旅游开发重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是黄山市徽州德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万元打造的。今年初,公司对西溪南老粮库原址进行改造,希望借助西溪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美国高等院校的合作,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产、学、研创意基地。

黄山市徽州德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叶开松:“在我们整个旅游开发中设计建筑这块我们主要采用内部改造加以利用,尽量维持建筑的原始风貌,达到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彰显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在不远处,西溪南镇老政府也在加快改造中,它将被改造成一个高端精品酒店。德水旅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伴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高品质旅游需求将逐渐增多。西溪南距黄山高铁北站仅五分钟车程,不同于观光游览,西溪南旅游开发将以丰乐河为主线,投资近10亿元,整合城内徽文化元素,为游客打造一个值得多次往返度假的后花园。

漫步在西溪南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粉墙黛瓦和幽静的田园风情让躁动的心瞬间平复。草木掩映下的青石板桥和爬满藤蔓的古老庭院,无一不彰显着千年历史的风情。宁静清雅的环境只想让人宅在这里,静静地呆在这里。在悠然居,记者见到了余淮夫妇,四年前,在深圳从事IT行业的她和丈夫偶然间邂逅西溪南,从此在这里定居,成为长期宅在西溪南的人群之一。

余淮:“现在大城市人们工作越来越繁忙,交通越来越拥塞,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会很希望在周末能有这样一个后花园,能够到这地方来休闲度假、放松心情。”

余淮说,自从客居西溪南后,越来越多的朋友希望能到这里度假休闲,针对西溪南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她们正在打造一家精品休闲酒店,让城市中的人们在这里度过闲适的周末时光。

对于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西溪南镇党委政府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着手全镇旅游总体规划,把西溪南打造成古徽州的老堂前和新黄山的会客厅。

在一片田野里,记者看到,远处一辆高速列车正从高架桥上通过,近处,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秀全在指导村民深耕农田。去年他栽种了亩有机稻喜获丰收,有机大米以每市斤5元的高价卖掉,尝到了精致农业的甜头。今年他流转了多亩农田,准备打造农事体验旅游。今后,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湿地风光,还可以体验犁田、采摘等农事乐趣。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秀全:“打造成一个农旅相结合的项目基地,旅游这块主要就是观光体验以及就是做一些水车,还有犁田,让城市里的学生小孩能够体验这个我们西溪南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体验到农田农事建设的整个流程过程。”

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西溪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在持续推进。目前,连接西溪南至高铁的歙黟一级公路正在施工,环西溪南的旅游公路正在筹划。古村落中的停车场建设、遗迹修复也已基本完成。未来的西溪南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本台短评

“走进西溪南你就是最美的风景”——在西溪南镇,我们的记者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宣传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当地的干部、群众对合福高铁的即将开通营运的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并且,这一回,他们要紧紧抓住它,西溪南镇乡村旅游的红利即将到来。

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距离岩寺大约5公里,是距今已有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因该村位于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西溪南村由后唐始建,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西溪南吴姓为大姓。村民以农为本,外徙经商,贾富兴儒,因儒入仕。商者足迹遍布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盐商为主,兼营茶、木材、典当等行业;入仕者高官接踵,可谓“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在西溪南古村的遗址遗迹中,当数老屋祠、老屋阁、绿绕亭、国园历史悠久,文化品位和价值最高。

西溪南远眺,或许黄山高铁开通之后,这里将是高楼林立图片:老树西溪南的村落结构,总体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呈不规划长方形。以街为经,以巷为纬,东西贯通,南北畅达。村以条、陇、雷三水系为主线。街依溪行,屋缘街建,两岸夹峙,鳞次栉比,宽1公里,长.5公里,昔有“千灶万丁”之称。

西溪南村景图片:老树“前街”(现改称后街),“黟县青”石板路,宽3—4尺。房屋南侧,杨柳成行,俗称“杨柳干”,依依袅袅,万缕千丝,可供观赏,亦供纳萌。沿街一条小溪(条堨)逶迤而过。街道的巷口及拐弯处设有“天灯”,即在约1立方米的石墩上竖一近丈高的木柱,柱端支一“人”字形盖顶(用防雨雪),盖顶下挂一盏玻璃灯(当时用青油、灯芯点燃),夜间由专人点亮,是夜市的一种景观。

西溪南古巷图片:老树果园,座落于西溪南前街北侧,园名源自汉班固的《西都赋》,园主系巨富吴天行。相传唐伯虎、祝允明赴西溪南作客时为其规划。园内有曲池、假山、亭台、书斋等,占地4平方米,遍栽珍花异卉。园内有六景: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台、仙人桥、芭蕉台。园主人拥有百妾,花前月下,常见倩影翩翩;亭榭之中,每闻笙歌婉转。不过,岁月沧桑,园林荒芜,现在该园只能依稀辨其旧貌,想见其昔日的绝代风貌已是很难。

西溪南果园遗址图片:老树“中街”(现改称正街),街道宽5尺至丈余,“黟县青”石路面,平正如磨。一道水渠(陇堨)穿街而过,石板铺底,流水潺潺,如一蜿蜒前曲的玉带,飘逸在古街长廊间,凭栏细看,古韵悠悠。

西溪南正街图片:老树为便于村民浣洗,在街埠露水处均设有埠头,各道涵洞口上还置有石闸。可消防,通风调温,既适用又美观。

西溪南古水埠图片:老树一些宽绰巷口,还设有“街楼”。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空间虽小,却很别致,南北两面装有花样窗棂,专供“更夫”住宿。

西溪南古更夫楼图片:老树“后街”(现改称溪边街),随着溪流(雷堨)的走势,格外曲折多姿。雷堨宽约二三丈,水深可放竹木簰,也可行小木船。街道从头至尾,一路小桥流水,多为半月形单孔石桥。两岸店铺隔水相峙,楼台亭榭,竹木花卉,组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图。古街两旁春季鸟语花香,夏季廊榭清风,秋季水明月朗,冬季玉树琼楼,真可谓如诗如画。

西溪南古银杏树

西溪南村就掩在浓浓绿林后面。唐朝时吴姓在此聚族而居,及今多年。明清时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为“歙邑首富”之地。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明诗人吴可封、明收藏家吴廷、清学者吴元满、清诗人吴崎、清书法家吴又和、清篆刻家吴凤,还有著名商人吴养春、吴天行等,均出于此村。一个村子能出这么多的名人,令人感叹。西溪南镇不久前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政府就设在西溪南村内。

丰乐河是新安江上游主要的支流,此处河面宽阔,水量丰盈。西溪南村在丰乐河南,故以前又叫丰溪、丰南、溪南。我们走过一座石桥,进入古村。桥面平平,当地朋友说发洪水时水是盖过桥面的,为便于水流,此桥两边均无栏。

进村是后街,现在叫溪边街。溪边街与丰乐河间,有成百上千亩枫杨林。这是一片古已有之的湿地,长着许多高大粗壮的枫杨树,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灌木。先人栽植这些树,目的是洪水时减缓急流。徽州多山,夏季发山洪时河水大涨,气势凶猛,破坏性极大。现在依然有缓洪作用,更成了一道风景。南面青山翠峦,北面清水碧树,西溪南就被环绕在绿之中了。

村子坐南朝北,东西走向,长5余里。村北的溪边街,民居皆依长长的水渠而建。水渠不宽,约二三米,当地人称雷堨。这是比较科学的水系,引河水入内,平时用于村人洗衣洗菜等,河枯时用以浇灌田地。隔数十米便有踏石,向下铺着些石板,方便村人日常洗刷。

雷堨边时见百年老树,枝叶低处几触水面。还有不少小桥,均为石质,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桥拱上长着很多青草和细小杂树。当地朋友介绍,共有30多座小桥,往来十分便利。下雨的原因,水色发黄,他们说平常是很清澈的,村人可以洗菜。

雷堨两边是紧挨的民居,一些斑驳的粉墙是历史的痕迹。在钓雪园等地,看到一些古民居正在修复中。西溪南村保存有几十幢明清时民居,还有一些已经破败了。当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在予以整修、搬迁重建的同时,把它们用作文化展示、文艺交流场所和乡村客栈等,使保护和利用相互统一。

走进一家明时建的“进士第”,现在的主人是深圳一位商人。这是典型的古徽建筑,粗梁硕柱,雕刻精细。主人夫妇告诉我,村子山青水秀、生态极好,文化深厚、民风纯朴,住在这样幽雅的古房子里,非常舒适。后半辈子就在这里生活,也给弘扬传统文化做点事情。他家的院墙上,一丛粉红的蔷薇正在盛开,添了许多春色。

村子很大,东西南北,都有街巷贯通。街不宽,两旁民居和店铺鳞次栉比,只是人不多,显得人气不足。小巷一般不深,高高的墙,古老的青石板路,很是幽静。村中的路一概是青石板铺成,朋友介绍,有很多都是以前的石板。中街姚氏老宅东边一条巷子,中间横铺、两侧竖铺着块青石板,保存完好,因石板数与麻将数同,此巷称为麻将巷。

在石板街上经常会看到一处踏石,几级石阶下面,水在汩汩流淌。这还是雷堨,到了村中街道,改明为暗上面铺上青石板了。也就是说,村中房屋与村边房屋一样,是夹水渠而建的。这让我想起宏村非常发达的水系,通向家家户户,体现了先辈高超的智慧。西溪南雷堨始建于南宋,比宏村水系还要早许多。

西溪南有山有水,难得的是还有皖南山区少见的平原,方圆数十里一马平川,所以向来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明清时期徽商鼎盛,西溪南吴姓出了一批商人,在南京、杭州、扬州一带,以盐业为主,兼营木材、茶叶等,积累了巨大财富。所以,西溪南成了非常繁华的集镇,人口最多时达3万余。资料上记载,西溪南昔日曾拥有十大名楼、十大名园、十大社屋、十大寺庵、十大牌坊、二十名馆阁、二十四名堂,可见其盛。

中街一幢仿古两层楼房,雕花的木门木窗,一二层间宽阔的栏板上还有“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暗黄大字。门两侧挂着黄山市三函金瓶梅研究所和金瓶梅研究会的牌子。当地朋友说,这是村里研究《金瓶梅》的专家潘志义先生的住所。进门,潘先生在家,略为介绍,他便热情地和我们交谈起来。

《金瓶梅》是中国最有名的禁书,研究者众多。仅其作者兰陵笑笑生是谁,学界多年来争论不止,至今就有60多种说法,考证论文早已逾千。没有上过大学的潘先生研究《金瓶梅》有30多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观点在海内外金学界有很大影响。年他发表论文提出兰陵笑笑生是西溪南人汪道昆,年在国际金瓶梅研讨会上提出金瓶梅故事发源于西溪南地区、西门庆的原型是西溪南人吴天行,引起轰动。

50多岁的潘先生说起他的研究来很有精神,他说他一直用全部精力在进行认真研究,一部书本来去年就出版了、近期要面世,还有一部《金瓶梅》的批注也将完成,多万字。他不容置疑地告诉我们,金瓶梅故事就发源在西溪南、西门庆的原型就是西溪南大商人吴天行。小说中的许多方言都是西溪南方言,别的地方无法读懂;小说中描述的饮食习惯,也与西溪南相同;西门庆经营的盐、药铺、典当等业和常用的水运交通方式,说明他是徽商;西门庆的花园,就是吴天行的果园,小说中写的卧云亭、藏春坞等地方,果园里都有,等等。

潘先生说,他的研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和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城市的学者常有联系,也经常有学者、画家前来造访。年三函金瓶梅研究所成立时,全国金学研究会会长黄霖教授亲来为其揭牌。他还请我们观看了一些名家给他的书法作品和关于《金瓶梅》人物的绘画。

当地朋友陪同我们前往果园遗址观看。潘先生应邀同往,手里还拿了一本台湾出版的《金瓶梅》。一片开阔地前,看到一个园子,半圆小木门紧闭。长长的高墙上有许多植物,开着很多白色小花,潘先生说叫车轮花。门侧有牌,“旗杆坦1号”,一问,知道是地名。“旗杆坦”是什么意思呢?想必当年此处有平坦广场,树有旗杆。这在徽商大宅院门前是常见的。

以前读过些有关果园的文字。此园原为西溪南富商吴无逸所建,取“春色先归十二楼”意,名十二楼。园成之时,请姻亲兵部左侍郎汪道昆作《十二楼记》。汪道昆也是西溪南人、商人之后,文武兼通,既是抗倭名将,又是诗坛领袖,创立新安诗派,创作了大量诗文、戏剧。他为官正派,忠于职守,且明辨是非,富正义感。有人说,《金瓶梅》这样一部劝世、警世之作,出于其手也是有可能的。

吴无逸去世后,十二楼传给儿子吴天行。吴天行的生意做得更大、财富更多,是当时的顶极盐商,他将十二楼加以装点,园内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名花修竹,幽静雅致,风光绮丽。据说祝枝山、唐伯虎曾参与设计。吴天行好色,纳妾百余人,称“百妾主人”。十二楼就成了他藏娇享乐之所。他经常往来于南京、杭州、扬州等繁华之地,对妾的姿色、才艺自然要求不低,其妾中有南京名妓琐琐娘等,可见少有平常女子。吴天行风光一世,却体弱多病,无一子女。年老时哀叹春风不归十二楼,将园改名为果园。

从小木门走进果园,只见树木茂密,杂草丛生,路径难识,很是荒凉。潘先生指着左前方一处,说那里以前有亭,就是《金瓶梅》中的卧云亭。又指着一座四五米高的假山和山上一棵大树说,这就是藏春坞。他并翻到《金瓶梅》藏春坞插图,说是不是基本一样。走近,见山腹部有洞,有6门出入,内可容七八人。由洞门出,见到一大一小两个池塘,这在《金瓶梅》中也是有的。园子有0多亩,原来要更大。据介绍,前几年有家公司在此建金瓶梅遗址公园,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招来严厉批评,只好作罢,园子就又荒废了。

一百多个娇滴滴的香艳女子曾生活在这里,赏花听雨看月,谈诗论画品茗,丝竹笙萧不断,莺歌燕舞不歇,当年应当时常是这样的景象吧。如今人尽去景尽毁,没有些许踪影,如同一场飘渺的梦,从不曾有过。“百妾主人”改园名为果园,不知何意。难道会是他晚年有所悟,明白了些因果之道?

再看了一眼凄凄草木,我们默默地走出果园。与潘先生告别时,我们祝愿他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多出成果。他爽朗地笑答,一定要拿出好的研究成果来,以一介草根之力,改写中国文学史。

后街的绿绕亭和老屋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要前去一看。绿绕亭是一座过往街亭,始建于南宋,元明清时数次重修。南有清溪,北临荷塘。名出自王安石诗《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眼看去,亭无特别处,正面近正方形,高约6米,进深4米多,6根立柱,月梁粗硕,上有彩绘图案,总体看结构简洁,雕饰朴实。南北两面有叫“飞来椅”的长木椅,供人休憩观景。

东畴绿绕是西溪南八景之一。明时苏州大才子祝允明来西溪南做客,赋八景诗,其中《东畴绿绕》曰:“庞公宅畔甫田多,猷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定愧〈伐檀〉歌。”清时著名画家石涛到西溪南,为吴氏作八景画,每幅画录祝允明一诗,珠联璧合。《溪南八景》现藏上海博物馆。现在美景不再,四周是些民房,町畦万顷、绿茵田畴之景不见丝毫。荷塘里是绿苔浮藻,倒是有些嫩荷叶,过些时间荷叶茂盛,当会好看些吧。

老屋阁长0米左右的高墙很是壮观,由前向后一进比一进高,当地朋友介绍说是步步高。屋顶呈3个相连接的人字形,同行朋友说像蒙古族的帐篷。这是有道理的,老屋阁始建于元,正是蒙古族统治时期。白色的墙面应当是原物,上面有大块大块的黑斑。奇怪的是,那么高那么大的墙上,竟然没有一扇窗户。高墙边是荷塘,也叫渔翁塘。

从绿绕亭右转,沿荷塘边长着杂草的石径走不远,就是老屋阁的大门。这是一个叫吴息之的富商的私宅,坐东北朝西南,两层三进五间,占地面积65平方米。前进楼下的圆柱非常粗大,内厅宽敞。楼上的柱子又多又粗,外涂的黑色保护漆已经斑驳。纵横架设的冬瓜梁非常壮硕,呈深深的黑色。以前古徽州人为防湿气瘴气,日常生活多是在楼上,所以楼上的厅更加地大,现在没有摆放什么物品,显得有些空旷。两个长方形的天井,用长条青石板铺砌,里面长满了青草。木房壁木地板木窗木门大都是近几年所制,原物多已不存。其实后进和中进东边间早年已毁,现都是新修建的。西溪南建筑被大规模破坏,是在太平天国时期。

老屋阁规模宏大,厚实庄重,简明洗练,是明初的建筑风格。雕刻也不多,只在楼上沿天井四周的栏板上,看到一些雕刻的荷花和飞禽走兽,梁柱、叉手、斗拱上有些云纹和花鸟鱼虫,疏朗大方,不精细不繁琐。老屋阁和绿绕亭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陪同的朋友说,后来徽派建筑的许多重要元素均源于此,有人说它们是徽派建筑的鼻祖。

西溪南现有人口3多人,工业不错,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养蜂、种菜,收入还好。西溪南是“中国蜂蜜之乡”,有多户养蜂人,年均收入0余万。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中,西溪南又在向建设新的城镇迈进。

离开西溪南的时候,我心里想的不是它曾经的繁华。历史告诉我们,繁华是烟云,转眼即逝。我想的是祝允明的《东畴绿绕》,那样一幅恬静的田园景致,群绿环绕,安静,祥和,到处飘扬着泥土和庄稼的芳香。

西溪南村,又名丰南或丰溪,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乡。该村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山环水绕,景色佳丽,明代中叶,多大商巨贾,且力主“亦商亦儒”。一时四方文人雅士联袂而至。可驻足、可交谊、可吟咏、可游览,真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苏州吴门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号枝山(─年),捷足先登。他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他逗留之间,给西溪南题写了《丰溪八景》诗,诗好字也佳,已摹刻上石,流传于后。该碑石现藏全县“碑园”。

明代,西溪南村中有一私人花园,称“果园”,由有珍花异木,亭如山石,还有大塘小池,相互穿插映衬,景色十分幽美,相传此为祝允明、唐寅二人设置规划,至今虽旧容毁损,但遗迹仍然可寻。

明末,西溪南要有吴周生者,又名吴桢,家藏墨宝甚富,且都是稀世珍物。时董其昌(字云祥,当时杰出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今上海松江县人)来到他家,视为知音,结为挚友,对他珍藏的宝墨书法部分给予鉴定,题跋,随之摹敕上石,称《清鉴堂》贴,内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蒂、怀素、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手笔,也有董其昌的手稿。当时一道参予鉴定题跋的还有大家陈继儒。该贴约有碑石五十块,现存歙县《碑园》。

董其昌还给大户吴天行住屋(俗称葫芦门,现座落在西溪南村后街)题名“十二楼”(书写此名)。取唐人诗意“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又在十二楼的壁上作画,弥足珍贵,奈年岁久远,至今杳元痕迹。

清代大画家石涛,又号大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也来过西溪南村,并作了“丰溪八景”画,按祝允明题《丰溪八景》原意,现存上海博物馆。

明朝大司马汪道昆,邻村松明山人,距西溪南村仅一水之隔,他常来西溪南,曾为西溪南村写过不少文章,如《溪南吴氏重修仁义院记》、《曲水园记》、《溪南吴氏礼堂记》、《溪南吴氏敦本词碑》等。

公元一九三八年三月,新四年奉命进驻现徽州区岩寺镇,进行整顿改编,组织东进抗日,当时新四军的军部和政治部设在岩寺。计三个支队,六个团。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部进驻西溪南村。该支队官兵一致,民主气氛很浓,特别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当时“天花”流行,地方无力预防,部队立即组织医务人员,挨家挨户给小孩接种“天花疫苗”,及时遏制了这一恶性病的萌发和流传。日本的飞机任意轰炸、扫射,群众一时惊慌失措,战士们立即组织群众,有秩序的疏散掩蔽,并给群众进行防空教育,......凡群众有困难,他们都看在眼里,及时帮助解决。正因如此,群众也昆把他们看成亲人,形成一种鱼水关系。

新四军还特别重视教育,热爱下一代,常去崇文小学西溪南中心小学的前身给师生们上政治课,作时政报告,教唱抗日歌曲。师生们也组成“抗日宣传队”,及时向群众宣传。

时间仅两个月(三至五月份),新四军奉命挺进江南抗日前线。新四军开拔前夕,崇文小学的师生特地送给一面锦旗,上书“杀敌致果”四字,祝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在丰乐河北面的沙滩上举行军民联欢,谭震林副司令员还向广大群众作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动员报告。启程时,西溪南村组成了“骡马运输队”一条龙给军队运送物资;全村群众和崇文小学的全体师生,夹道列队,在一片欢乐、祝愿声中和第三支队的官兵们依依告别。

西溪南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是西溪南镇政府所在地,距区府岩寺镇5公里,距市府屯溪10公里,随着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路的贯通,西溪南成为徽州城区与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结合部,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出口位于本镇琶塘村,北京至福州高铁和杭州至黄山高铁途经该镇,黄山高铁站——黄山北站在该镇境内,歙县界牌岭至黟县渔亭一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方便快捷。

历史人物一览表

吴继稷,明崇祯四年,辛未(年)进士,任锦卫千户

吴士彦,明天启二年,壬戌(16年)进士,历任广东惠州总兵

吴始蕴,明崇祯四年,辛未(年)进士,任吴淞逛。

吴修,画家,新安画派,善画山水鸟兽,题材多出自黄山,明末在画坛享有盛誉,有西溪南山水画册传世。

吴,字天朗,清顺治十五年,戊戌(年)进士,任平乐府推官。

吴筠,字介臣,清康熙四十八年,乙丑(年)进士,潞城知县。

吴,康熙六十年,辛丑(年)进士,官至福清知县

吴椿,字荫华,嘉庆七年,壬戌(年)进士,授礼部尚书,后调户部。

吴坦,乾隆十六年,辛未(年)进士,泰兴知县。

吴振域,清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进士,县知县。

吴,又名以镇,字瑾含,乾隆十七年,壬申(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吴玉,字大治,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进士。

吴之骅,康熙九年,庚戌(年)进士

吴以镇,又名吴,乾隆十七年,壬申(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敕授文林郎,有涵济诗集向世。

吴绍灿,乾隆四十年,乙未(年)进士,内阁中书,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

吴绍波,菽田诰赠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诰赠礼部尚书,覃恩正一品,诰封光禄大夫。

吴兆龙,康熙十二年,癸丑(年)进士,任甘肃抚左营守备

吴京,顺治九年,壬辰(年)科进士,任大理府参将。

吴,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年)进士,后选都司。

吴绍灿,乾隆五十七年,戊戌(8年)进士,编修

吴绍浣,乾隆五十七年,戊戌(8年)进士,任南汝光道

吴棠,乾隆五十九年,庚子(年)进士。

吴,嘉庆十六年,辛未(年)进士,扬州教谕。

吴炳清,岁进士,候补道,诰授资政大夫,覃恩诰赠奉直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诰赠文林郎,庶吉士。

吴希周,吴氏一十四世孙,进士,泰伯祠头门外之左有其骑路牌坊,后被暴风吹倒。

南唐

光公始祖三世孙—吴逸,南唐进士,官任柳州马平县令。

宋代

吴观佑,光公十六世孙,官至国宾刑部主事。

宋代

吴自牧,仕级公宗旦公派十世孙,字并谦,号静庵,贡元,本州学正,有史评一卷问世,另有“讲义”集著十卷。

吴佑,光公九世孙,次女适槐塘程放,生子元凤,宋理宗时,拜相,其母赠鲁国夫人。

再老公,光公十五世孙,襄阳卫军籍

吴容,文用公派十一世孙,长女适槐塘程元凤,宋理宗朝诰封周国夫人。

吴如钟,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四世孙,中进士。

吴应辰,仕级公宗旦公派十六世孙,中进士。

吴自中公,并钦号树斋,文学家,加定癸未(13年)进士。敕授迪功郎,福州文学世称郡博,公生平文章雄伟,名不虚传,所著有易诗书讲义,史评杂著诗文数百篇。

吴景深,十二世自中公孙,由乡贡入国子监上舍,宋理宗绍定六年,岁次癸已(年),任试卷官。

吴起隆,字明甫,两浙运干,建“绿尧亭”,供行人休憩,国朝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泰和鲁蒙简书额。此亭毁于明洪武年间。

吴遇辰,字景辅,号永皋,吴起隆之子,敕赠承务郎。

吴远翔,字万里,号天衢,吴起隆曾孙,任贵州县尹。

吴芳师,字仲良,元进士,官任内台御史。

吴龙,号云龙,文用公派十四世孙,元进士,任休宁县教谕。有云龙诗集问世。

吴希德,号梅溪,文学家,至治元年(年)作西溪南“八景记”

吴羲和,翼之公宗珏公派,监生,作南京东城兵马司史目。

吴继隆,字栋卿,明正德九年,甲戌(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李汝节,嘉定籍,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5年)进士,官至登州同知。

吴应明,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进士。

李先芳,嘉定籍,明天启五年,乙丑(年)进士,官至四川参议。

吴一新,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年)进士,官至永明知县。

吴士奇,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年)进士,历任湖、广左布政太常寺正卿

李名芳,西溪南人,嘉定籍,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年)进士庶吉士

吴士忠,字思甫,官当阳知县

吴孔嘉,字元会,明天启五年,乙丑(年)第二名进士,即探花,官至编修。

吴廷简,明崇祯元年戊辰(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山东副史

赞赏

长按







































最顶尖白癜风专家之一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