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则名为《爸爸一直记得爱你》的视频,这是之前央视播出的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公益视频。短短不到一分钟,却几乎让每一个看过的人留下热泪...... 视频中,老人认不出回来看他的儿子,以为他是“坏人”不敢给他开门,就算对着照片也认不出来。 而和家人一起吃饭时,老人竟然用手抓起饺子,小心翼翼往兜里塞。 当儿子不解父亲的行为时,父亲用和陌生人交谈一样的语气回答“我留给我儿子,他最爱吃这个”...... 这则催泪的短片,其实是央视播出的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公益视频。 9月21号是国际阿尔茨海默日,小编了解到,该病患者每年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好慢性病,才是防止老年痴呆的关键。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全面的了解,这位偷走父母记忆的“小偷”。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症?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而它另一个略带歧义性的名字可能更为人所知——老年痴呆。 这个名字也让许多人错误的认为,“老年痴呆”是指人上了年纪多忘事。但,阿尔茨海默症≠老年健忘! 阿尔茨海默症就像一个“记忆小偷”,慢慢偷走了病人脑海中的记忆,包括与家人甜蜜的回忆,学习到的知识,培养过的认知能力等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资料图 截至年,全球痴呆患者人数已达万人,其中50%-75%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多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每4个85岁以上的老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会患病。 而目前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目位居世界第一,已达万以上,占全球总患者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怎么判断有没有得病?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行为表现主要会出现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3年):轻度痴呆期。 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偶尔会迷路,认不清家的方向;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等。 第二阶段(2~10年):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失语、失用和失认);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重度痴呆期。 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虽然阿尔茨海默症的最终阶段症状让人触目惊心,但长达近12年的时间足以让我们帮患病的亲人对抗“记忆小偷”!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现在并没有能完全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所以患者只能靠吃一些控制精神病理行为和改善认知状态的药来缓解症状。 但就算无法靠药物根治,我们在阿尔茨海默症面前也并非束手无策! 反抗“记忆小偷”,要从预防开始重视。 身份象征“黄手环”年,针对阿尔茨海默症,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为有走失危险的老人设计了黄手环。 当您在大街上看到有佩戴黄手环的老人时,请注意他可能需要帮助! 每个老人佩戴的黄手环中都附有老人的姓名、家址、亲人联系方式等,以便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送回。 大家发现有佩戴黄手环的老人处于危险或茫然中时,请查看他的手环,联系他的家人,送他平安回家。 黄手环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免费发放,需要的朋医院或组织咨询。 我们能为亲人做些什么? 你可以陪伴: 陪亲人多翻翻老照片; 听他们讲那些过去的故事; 让他们了解你现在的生活; 你可以学习: 阅读一篇科普文章来更深入了解;欣赏一部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电影;阅读一个相似患者家庭的小故事; 你还可以关心...... 我们能为亲人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的父母,就算忘了门怎么开,忘了家在哪,忘了经历的一切,甚至认不出眼前的你,却还记得你最爱吃什么馅的饺子,用颤巍巍的手,像孩子一样小心地藏在口袋里。 而我们,在记得自己明天努力工作,记得要和朋友聚会,记得生日要什么礼物的时候,却常常忘了关心父母在干什么,忘了问问他们有没有朋友陪,忘了父母的生日......得了“痴呆症”的,到底是父母还是我们? 来源:扬州晚报、中国新闻网,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晚报、百科名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