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丰南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法院、省高院和市中院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把握辖区特点,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 一马当先,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人民法庭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人民法庭在职能发挥、人财物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人民法庭三年建设规划》(-),谋划人民法庭发展方向和路径。 双管齐下,强化人员配备。选拔素质过硬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到人民法庭,实现了人民法庭“1法官+2助理+2书记员+1法警+1保安”模式全覆盖,其中法官平均年龄46岁,司法辅助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60%,通过法考人数占比约30%。制定完善了包括党建、审判管理、岗位培训等一系列人民法庭制度,并以素质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对法庭干警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干警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保障队伍风清气正。 三位一体,强化改革创新。按照“走在前列,争当示范”的目标,发挥品牌效应,总结推广胥各庄法庭“”工作模式(一个挺在前面、两条路径、四个赋能),黄各庄法庭整体入驻乡镇综治中心经验做法,打造以胥各庄法庭为代表的城区法庭、黄各庄法庭为代表的乡镇法庭等“丰南特色品牌法庭”,带动了人民法庭整体提质提效。 四策并举,优化便民服务。实施双轨制立案,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人民法庭立案权限全覆盖;整合案由分工,合理界定机关与法庭的审理范围,避免当事人交叉奔波;在全市率先布局村居法官工作室,零距离处理纠纷,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近解决烦心事;积极开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今年以来利用冀时调平台诉前分流案件件。 五项考量,优化法庭布局。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便于”和“三个服务”,综合考虑辖区人口数量、案件特点、交通条件等五个因素,积极优化法庭布局,同时对受理民商事案件的管辖区域进行部分调整,法庭布局更合理,落点更实。 六调联动,强化治理功能。立足司法审判,延伸诉讼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从特邀调解组织名册中选任10名调解员驻庭调解,申请30万特邀调解专项经费,并将信访部门、法律援助、民调组织、仲裁机构、公检机关、审判团队等多方力量串联应用,形成“访、调、裁、诉、援、审”融合对接、“六调”联动的解纷链条,筑起了基层矛盾纠纷拦水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