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344.html

郁郁香烟薰梵刹

重重花雨赏精神

禅关一所光明幢

结夏安居究上乘

什么是结夏安居?

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的日子。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又叫僧自恣日。而由于僧众精进修行,十方诸佛心生欢喜,所以七月十五这天还被称为佛欢喜日。佛陀曾指导目犍连于此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僧众,以此功德救拔其母堕落饿鬼道之苦,此即为盂兰盆法会的由来。佛陀所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期间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述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结夏安居的缘起

  地处亚热带的印度,气候热多雨,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虫蚁繁殖迅速,草木生长繁茂,出家人为避免出外托钵行化时踩伤虫蚁与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讥嫌,于是规定在雨季里避免外出,聚居一处,安心修道,称为“结夏安居”。

  而佛陀在世最初就,并没有夏安居。全年内僧人只要觉得时机合适就外出化度、讲法。如果发现一个地方安静,会去那个地方修习禅定。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僧众都得长途行脚。这些地方远离都市,处于边远的农村、山区或沙漠。

  印度雨季长达三个月,瀑雨水涨,僧众往往在大水里漂失佛陀规定要携带的法衣、僧钵、卧具、针筒等资具。此时新出的稻苗看上去像草一样,僧人就常常误踩倒了新出的稻苗,使农民很痛心。

  有居士见而诽谤:“沙门释子不羞愧,一年到头行走却不看季节气候,漂失衣具,踏杀生草。外道尚且有三月安居,连虫鸟也有巢窟安住,沙门释子为何这样做?”僧众听了很惭愧,其中有乐持比丘,以此请示佛给个办法。佛陀教诫:“雨季时连鸟都不出巢。为什么僧人不可以聚居一处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佛陀治制僧人雨季须结夏安居。僧众安居一处,不得外出打坐、讲法,要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在家人想听僧人讲法,需要到寺院里来。佛陀设此戒缘起就是为了避免在家大众对出家弟子的诽谤。

  从此,出家五众皆遵制安居。安居时候,比丘与沙弥可在一起安居;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那尼在一起安居。

结夏安居的如法场所

  印度原始佛教规定树下、小屋、山窟、树空、船上、聚落等处。五分律要求:禁止于无救护处、冢间、空树、皮覆屋、露地处安居。

  有五过失不能在此安居:

  1、太远离人类部落区。

  2、太近城市都会,妨修道业。(居家往来谈闲话招诽谤,妨碍道业。)

  3、多大量虫蚁繁殖的地方,自他两损。(害有情伤慈悲,违背佛陀本制安居的缘起。)

  4、无可依止的人、善知识。(所依人要具五德:①弟子未闻法令得闻;②弟子已闻法令清净见解;③能决断弟子疑网;④对佛法通达圆融无滞;⑤除弟子邪见、得正见。)

  5、无在家施主供给汤药。(包括供养房舍、卧具、饮食、汤药。)

  有以上五过的地方不可安居。反之,僧众在如法地方结夏安居则修道获益,修行成就很快。

  汉传佛教因为素食、农禅、气候等国情异于古印度,故一般于寺庙丛林安居,也可以在阿兰若处或居士提供的精舍安居。

结夏安居的中国化

  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但并非完全沿用全部内容,而有部分变通之处。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的实际状况,一般以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而此时期正值中国的夏季,故称夏安居。

  中国行安居的制度是开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的传译,都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中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唐宋以降,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

  根据中国佛教的特色,以及中国气候冬天寒冷,僧尼也不宜外出等原因,我国汉地佛教丛林又按照夏安居制度制定了冬安居制度。冬安居的时间从阴历十月十五日开始,到次年正月十五日结束,也是三个月。十月十五日叫做结冬,又叫结制;正月十五日叫做解冬,又叫解制。

  近代有些寺院道场更进一步实行“两解两结”、“结夏讲经”、“结冬参禅”、“冬参夏讲”的常规制度。

  夏安居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佛教的礼仪。阴历四月初十,新戒们己受完“三坛大戒”,功德圆满。有的回到本庙,有的则自愿留在丛林,准备进入禅堂继续学习3本丛林的常任僧人,也可以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聆听方丈、“四大班首”等的开导,聆听本堂法师或外地高僧讲经,加强学佛信念和佛学水平。二是学习戒律和日常礼仪,懂得佛门规矩,便于弘法利生。三是学习参禅打坐,讽经持咒,敲打唱诵及念普佛、放焰口等各种佛事,作一名如法的僧人。夏安居期间,每天五堂功课,上殿、过堂、念佛、拜仟等,十分忙碌。

  禅宗冬安居的主要内容是参禅打坐。这是修习禅定功夫,求得开悟证道的重要门径。这时,各大丛林,特别是全国著名的禅林,有许多各地的云水僧前来专修禅法。加上原有的僧人,丛林显得更忙碌,但从表面上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因为僧人们都集中在禅堂内静修,外面没有丝毫声响。其修行的仪式称为“打禅七”。“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要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的仪式。

  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也举行“打七”仪式。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他们的修行仪式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佛为主,伴以引碧、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做“打净七”或“打佛七”,平时也可以举行。在冬安居中,“净七”通常也是打“七七”四十九天。

我是在家佛弟子,也要安居吗?

佛制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等出家五众应行安居,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则可不行安居。

但是作为佛弟子,在家居士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安居所包含的慈悲、精进精神。

居士如何护持安居期间的师父们?

若非特殊因缘需要邀请弘法或提供修学机会,尽可能不要邀约出家人外出。

乘僧众云集丛林的好机会,多去寺庙请教佛法。

提供充足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护持出家人安心修道。

供僧功德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也由于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经典如是说:

1.《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

2.《佛说布施经》:若以上妙乐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

3.《赞僧功德经》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4.《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5.《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

6.《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7.《四十二章经》上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普为一切阅读、分享、转载的善友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唐山大药王寺

寺院公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