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地方志系列 丰润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北部,为唐山市属行政区。东与滦州市、开平区相邻,西接玉田县,南与路北区、丰南区及芦台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北靠遵化市和迁西县。丰润地处燕山南麓低山丘陵与山前冲积地带,渤海湾北部,京津唐腹地,西距首都北京公里,西南距天津公里,距离省会石家庄公里,南至唐山市区25公里,东至秦皇岛公里。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图:丰润地理位置区划图丰润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聚居,三女河、老庄子、杨官林、白官屯等地均发掘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土石器、骨器、陶器及成群灶炕坑遗址。 唐、虞、夏时,地处幽州、冀州。 商朝,地属孤竹国(诸侯国)。 西周,地属燕国(诸侯国)。 春秋时,地属无终子国。 战国时,地属燕国。 秦代,地属右北平郡。 西汉,东部属土垠(yin)县,西北部属徐无县,两县皆隶属汉右北平郡。 东汉,右北平郡郡治移住土垠(yin)县,县地属土垠县、徐无县。 三国时,地属魏国,行政设置基本沿袭东汉。 西晋,右北平郡改为北平郡,地属土垠县、徐无县。 北魏初为渔阳郡的土垠县、徐无县。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属东魏的土垠县。 北齐代东魏后,北齐天保元年(年)废土垠县,设东北道行台。由于连年战乱,县地已很荒凉,人迹稀少。天保八年(年)将冀州一带百姓迁到县地,即“迁民聚堡为务”,从此县地为永济务,属无终县。 隋,县地属渔阳县。 唐武德二年(年)属无终县。 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年),无终县改名玉田县,县地属河北道蓟州玉田县。 后晋天福元年(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县地随之入契丹。 辽代,县地大部为永济务,属玉田县,东南一部为石城,属滦州。 金大定二十七年(年)改永济务为永济县。 图:丰润历史文物天宫寺塔金大安元年(年)为避卫绍王完颜永济之名讳更名丰闰,属蓟州。县地东南一部仍为石城,属滦州。 元太祖十五年(年),丰闰升为闰州。 元世祖至元二年(年)撤闰州并入玉田具。 至元四年(年)恢复丰闰县。至元二十一年(年)丰闰县改为丰闰署,属大都路蓟州。 明代,行政设置有省府、州、县,丰闰属京师省顺天府。 明洪武元年(年),改“闰"为“润",属顺天府蓟州。 清,基本上沿袭明朝建制,将原京师省改为直隶省。 清初丰润县仍属顺天府蓟州。康熙十五年(年),改属顺天府遵化州。 雍正三年(年)属永平府。 乾隆八年(年)因遵化建了皇陵,遵化升为直隶州。县地大部分属遵化直隶州,东南一部仍为滦州,属永平府。 民国二年(年)遵化州、滦州改为县,丰润属津海道。县地分别为丰润、滦县所属。 民国17年(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县地随属河北省。 民国24年(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丰润县是其中之一。 民国26年(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县为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民国28年(年)10月,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属冀热察区委冀东区分委。民国31年(年)4月因县长牺牲,县政府印章遗失,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二专署。 民国29年(年)3月,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建立,属冀热察区冀东办事处;7月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0年(年)10月,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建立,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2年(年)2月,丰玉遵、丰玉宁联合县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属青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年7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2年(年)8月,撤销丰玉遵宁联合县,划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33年(年)1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从民国34年(年)1月,将冀热边行署改为冀热辽行署。将原冀热边五个专署分别按晋察冀边区统一排列。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第十八专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十五专署。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冀热辽行署改为冀东行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冀东十五专署,丰玉宁、丰玉遵联合县属冀东十八专署。县城以南大部地区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河北省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35年(年)3月,撤销联合县,建立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国民党占领区属河北省国民党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36年(年)初,国民党政府在丰润南部建立浭阳县(解放后称丰南县),县治设在今胥各庄。 民国37年(年)12月,丰润全境解放,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 年8月撒销冀东行署,建立唐山专署,丰润隶属之。 (以上内容整理自《丰润县志》年版) ★地方志爱好者,全国各地方县志各种版本,欢迎交流。 |